找到相关内容190篇,用时15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六合的意义

    《四川佛教月刊》1936年11。今天读起来,仍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和现实意义。特转载,以飨读者。——(《台州佛教》92第七)  【原文】  一、和合  和合,就是团结。我们能将散沙般的佛教徒团结起来...

    能海上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12352157.html
  • 略谈瑜伽菩萨戒的自利与利他

    与同修者共勉。   西园寺《人世间》杂志总第七:认识菩提心 ...

    释界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84457195.html
  • 六和合的意义

    ,侍者明心记录,原载《四川佛教月刊》1936年11。今天读起来,仍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和现实意义。特转载,以飨读者。——(《台州佛教》92第七)  【原文】  一、和合  和合,就是团结。我们能将...

    能海上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93461935.html
  • 走向世界的人间佛教——读(人间佛教之特性及其思想)有感

    rdquo;为人间佛教指出了一条光明而平坦的弘化之路。   从《普门学报》第七发表陈锡中先生的(人间佛教思想在高科技社会的切人点),至第十三,已发表关于人间佛教的论文七篇,从不同角度阐发了人问佛教的理念和思想体系。笔者有幸拜读了第十三刊载的刘高武先生的大作(人间佛教之特性及其思想),刘先生在文中对人间佛教的特性及其思想,做了系统阐述和概括总结。在此笔者想谈谈自己读后的一些粗陋感受和见解。   ...

    蒲勇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002564995.html
  • 越南僧侣自焚传统的来源

    越南僧侣自焚传统的来源  曹仕邦  贝叶  第七  页28-29  ----------------------------------------------------------------...宗在位期间为天成元年至崇兴大宝六年(一○二八──一○四五),相当于中国宋仁宗(一○二三──一○六三)在位闻,中越两国在此时常有使节往来(见越南史书「历朝宪章类志」卷四六──四九的「邦交志」),中国儒学...

    曹仕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82771286.html
  • 《杂阿含经》辨义

      《杂阿含经》辨义   一、前言   黄崧修居士在八月出版的《佛教青年会讯》第七有<古仙人径,现代走法──试论杂阿含经中修行法门的现代修法>一文[注一],末段论及“...试论杂阿含经中修行法门的现代修法>,《佛教青年会讯》第七,一九九一年八月。   《杂阿含经》卷二(大正二.一一下)。   《杂阿含经》卷八(大正二.五四上)。   《杂阿含经》卷一○(大正...

    温金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072762369.html
  • 天台宗九师相承说与初期禅宗

     (2) 《续高僧传》卷十六﹐《大正藏》第五十册﹐第五五三页。  (3) 慧风∶《天台宗一心三观法门的起源》﹐《现代佛学》﹐一九五六年第七。  (4) 《续高僧传》卷二十﹐《大正藏》第五十册﹐...法门的起源》﹐《现代佛学》﹐一九五六年第七。 ...

    王雷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40968322.html
  • 民国时期的佛学与社会思潮(2)

    为非宗教非哲学的,有称佛教为即宗教即哲学的,举世纷纷,莫衷一是。我认为,在佛教的仪式上著想,在佛教的学术上探求,所谓即宗教即哲学的庶几近之矣(注释:寄尘(续三),《人海灯》第七,第三页,一九三四年三月一日。)。”他进一步分析到:“在佛教的仪式上看起来,是属宗教的。在佛教的学术上探究之,是属于哲学的(注释:寄尘(续三),《人海灯》第七,第五页。)”总之,佛教是宗教哲学兼而有之。  当时,佛教不在...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60950171.html
  • 在纪念虚云老和尚圆寂40周年法会上的讲话

    优良传统,继承虚公遗愿,进一步加强信仰、道风、教制、组织、人才建设,使中国佛教以更加崭新的面貌迎接21世纪的到来。   录自> 一九九九·第四·总第七 ...

    释一诚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32341003.html
  • 谈信雅达

      最近读到韩廷杰先生所写与恒毓先生商榷的文章(载《灵山海会》2003年春,总第七),商榷的内容之一是古代佛经翻译的“信、雅、达”。   关于这个问题,恒毓先生是这样说的:“古代的译经大师在翻译佛经的时候首先遇到的就是译经的规则和标准问题,为此,他们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并最终提出了信、雅、达这一系列译经规范。”韩廷杰先生引用上文后提出不同意见,主要的观点是:我国古代“没有任何一位译经大师讲过‘信...

    方广锠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04141556.html